2025年8月,中 国科技圈迎来两场标志性跨界:大疆推出首款扫拖机器人ROMO系列,将无人机技术注入智能家居;追觅宣布组建无人机研发团队,以“地面王者”之姿挑战低空经济。这场双向奔赴的跨界,不仅是对技术边界的突破,更预示着智能硬件行业生态的深刻重构。
技术降维:大疆的“空中技术下沉”
作为无人机霸主,大疆将旗舰级技术植入扫地机器人:ROMO系列搭载的“格物避障系统”融合双目鱼眼视觉与三颗固态激光雷达,实现毫米级障碍物识别;路径规划算法沿用无人机级SLAM技术,清洁效率提升4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“技术可视化”设计理念——透明机身与模块化布局,既延续了无人机工业美学,又暗合高端消费群体对“科技艺术品”的需求。这款售价6799元的旗舰机型,被视为大疆以“技术降维”打破扫地机器人行业同质化困局的利刃。
技术升维:追觅的“地面基因反哺”
而追觅的无人机布局则是一场“技术升维”。这家以高速马达技术起家的企业,将扫地机器人积累的三维空间感知、动态避障算法迁移至无人机领域。其创始团队源自清华“天空工场”,更吸纳前大疆、美团无人机成员,形成“航空基因+智能家电经验”的复合团队。尽管初期采用贴牌策略快速入局,但追觅的长期目标明确:以工业级无人机为切口,避开大疆主导的消费级市场,聚焦物流、农业等低空经济细分场景。
生态博弈:从技术迁移到生态重构
双方的跨界并非简单技术移植,而是对行业生态的重新定义。大疆通过ROMO系列推动智能家居向“技术驱动型”升级,迫使传统厂商加速技术整合;追觅则以“地面技术反哺空中”,试图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建立新规则。IDC数据显示,2025年高端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速达25%,而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万亿——这两个赛道的技术融合,正在催生新的商业范式。
未来挑战:技术壁垒与市场教育
大疆需平衡技术投入与市场教育成本:ROMO系列的高定价(6799元)能否被大众接受?追觅则需在无人机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,避免被贴上“模仿者”标签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两者的博弈已推动行业向“技术生态化”发展——当无人机与扫地机器人共享核心算法,当高速马达技术跨越家电与航空领域,智能硬件的边界正在被重新书写。
这场跨界博弈,最终指向一个命题:在技术红利消退的时代,如何通过技术迁移与生态重构,找到第二增长曲线?大疆与追觅的答案,或许为行业指明了方向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