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波士顿动力发布最新视频,其明星产品Spot四足机器人成功完成连续后空翻动作,标志着运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。这一曾属于人形机器人Atlas的“绝技”,如今被赋予更贴近工业场景的Spot,预示着四足机器人正从“工具”向“智能伙伴”加速进化。
技术突破:模型预测控制+深度强化学习
Spot的连续后空翻依赖两大核心技术:其一,模型预测控制(MPC)算法通过实时计算身体姿态与地面反作用力,动态调整12个自由度关节的扭矩输出,确保动作稳定性;其二,深度强化学习(DRL)技术让Spot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数百万次模拟训练,最终实现“无指令”自主完成动作组合。波士顿动力工程师透露,此次升级还优化了电池管理系统,使高强度动作下的续航时间提升至45分钟。
工业场景:从“巡检员”到“特技演员”
连续后空翻能力并非炫技,而是为复杂地形作业而生。例如,在石油平台巡检中,Spot可借助后空翻跨越1.2米宽的管道间隙;在矿山救援场景,其能通过翻滚动作快速调整视角,探测塌方区域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Spot已开始试点“娱乐化”应用——与主题公园合作,通过编程实现舞蹈、特技表演,单台设备每日可吸引超5000人次互动。
商业模式:租赁制降低使用门槛
波士顿动力延续“机器人即服务”(RaaS)模式,客户可按天租赁Spot,搭配后空翻等高级功能包。数据显示,租赁客户中65%为能源、安防企业,20%为文旅机构。某电力公司反馈,使用Spot进行高压塔巡检后,人工成本降低40%,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%。
行业影响:四足机器人进入“2.0时代”
Spot的连续后空翻能力,重新定义了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边界。相较于传统轮式机器人,四足结构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适应性提升300%;而相比人形机器人,其成本低80%,维护难度降低50%。业内预测,2026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5亿美元,其中工业应用占比超60%。
从实验室到工厂,从后空翻到实际作业,波士顿动力Spot正以“硬核技术+柔性服务”模式,推动机器人从“替代人力”向“增强人力”转型。当四足机器人能跑、能跳、能翻滚,一个全新的智能移动时代已然来临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