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夏,国内餐饮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更新。曾经风靡社交媒体的“漂亮饭”——那些以ins风摆盘、网红滤镜和打卡仪式感为核心的餐饮体验,正被90后群体集体“退坑”。小红书上,“拒绝精致”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,抖音“反漂亮饭”视频播放量超50亿次,这股热潮的退却,折射出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。
从“为美买单”到“为味回归”
“漂亮饭”的崛起始于2018年前后。彼时,国内餐饮业刮起“颜值经济”风暴,餐厅通过绿植墙、干冰烟雾和土陶餐具营造“出片场景”,一份标价128的“云朵牛排”仅含3片薄切肉,却因搭配可食用金箔和干冰烟雾成为爆款。数据显示,2020年国内“漂亮饭”相关餐厅数量同比增长300%,90后贡献了超60%的客流量。
然而,高溢价与低性价比的矛盾逐渐显现。上海白领李薇曾是“漂亮饭”忠实粉丝,但一次消费经历让她彻底改观:“人均150的韩餐,招牌菜是5片装饰了花瓣的肥牛,味道还不如路边摊。”她的吐槽引发广泛共鸣。调查显示,78%的90后认为“漂亮饭”价格虚高,65%的人承认“拍照后对食物失去兴趣”。
预制菜泛滥与审美疲劳双重夹击
“漂亮饭”的衰落,与行业同质化密不可分。从北京三里屯到成都太古里,千篇一律的“工业风装修+绿植墙+复古家具”让消费者产生“打卡疲劳”。更严峻的是,预制菜技术的普及撕下了“精致”的伪装——某连锁品牌被曝出用加热即食的“料理包”冒充现做菜品,成本不足10却售价88。
“当你知道花200吃的‘米其林级便当’是工厂流水线产品,还会有仪式感吗?”95后美食博主“阿肉”在视频中直言。他的“居家复刻漂亮饭”教程播放量超千万,教年轻人用9.9的粗陶盘和超市食材打造同款氛围,评论区高赞留言写道:“省下的钱够买一周的排骨,它不香吗?”
自制潮流兴起
年轻人的反抗从厨房开始。B站上,“50搞定网红餐厅同款”教程层出不穷,抖音“家庭版漂亮饭”话题下,用户用剩饭制作“熔岩芝士拌饭”、用酸奶伪造“提拉米苏”的视频获赞百万。这种“低成本创意”背后,是对消费主义陷阱的清醒认知。
“以前发朋友圈要P图2小时,现在觉得真实的生活更珍贵。”28岁的程序员王磊表示,他已半年未光顾网红餐厅,转而每周邀请朋友到家聚餐,“自己做饭虽然麻烦,但能根据口味调整,还能避免‘拍照5分钟,排队2小时’的痛苦。”
行业反思:颜值退场,体验为王
面对年轻客群的流失,部分餐厅开始转型。上海“胡恰”餐厅将景德镇瓷器与云贵川食材结合,推出“可食用的文化体验”;深圳“NEED”韩餐则主打“现场制作表演”,厨师在餐桌前煎烤和牛,香气与烟火气成为新卖点。
“消费者最终会回归食物本质。”烹饪协会专家指出,未来餐饮业需在“好吃、实惠、体验”三要素上发力。例如,结合本地文化的主题餐厅、提供DIY烹饪乐趣的互动餐厅,正成为新趋势。
当“漂亮饭”的热潮退去,90后用行动证明:生活的仪式感从不需要昂贵的道具,真正的精致,是掌控自己的需求,而非被营销话术定义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