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5日,国内移动电源行业迎来转折点。随着《规则》全面实施,未获3C认证的充电宝正式退出市场,合规产品价格应声上涨。
市场剧变:认证产品成主流
深圳华强北赛格通信市场的变化最具代表性。档口老板陈先生表示:“现在50-100的3C认证充电宝销量增长40%,30以下的无认证产品几乎消失。”新浪财经调研显示,国内已有539家企业获得5012张充电宝3C认证证书,但电芯供应紧张导致部分品牌涨价10%左右。
成本重构:安全标准倒逼产业升级
新规对生产流程提出严苛要求:从正负极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需通过20余项检测。某头部厂商技术总监透露:“为满足过热保护标准,电路板成本增加15%,但有效降低了微短路风险。”经济日报报道指出,认证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个产品约增加3-5,但劣质电芯导致的起火风险降低90%以上。
消费端:用户安全意识觉醒
“以前买充电宝只看容量,现在会查3C标识。”北京消费者王女士的购物车里躺着两款获证产品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8月以来“3C认证充电宝”搜索量增长220%,消费者愿意为安全支付10%-15%溢价。
认证门槛抬高行业准入成本,预计年内将有30%中小厂商退出市场。某东莞工厂负责人坦言:“单条认证生产线改造需投入500万,很多同行选择转型代工。”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同时,小米、华为等品牌加速布局,其认证产品市占率已突破65%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